|
“生活方式分數”與結直腸癌風險眾所周知,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近日一項研究致力于將個體生活習慣對結直腸癌風險的影響進行量化。 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居全球惡性腫瘤第3位,是一種“現代病”、“富貴病 ”,主要癥狀是便血、腹痛、大便異常、乏力和貧血等,其發(fā)生原因與現代生活方式和飲食類型直接相關。但如果及時篩查和糾正生活習慣,它也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癥之一。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根據血液和生活方式數據中某些生物標志物的水平,為近29000人分配了“生活方式評分” 。他們發(fā)現,分數較高的人更容易患結腸癌。這項研究于3月31日發(fā)表在美國癌癥研究協會的年度會議上。 為了計算生活方式分數,研究人員使用了參與美國癌癥協會癌癥預防研究第二階段“Lifelink”隊列的數據。 炎癥通常被認為是生活方式影響結直腸癌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在當前的研究中,他們查看了生活方式數據以及從參與者收集的血液樣本中三種生物標志物的水平。即炎癥標志物hsCRP、胰島素上升的標志物C肽和血漿葡萄糖穩(wěn)態(tài)標志物HbA1c。 利用2600名參與者中80%的數據,研究人員將這些生物標志物的水平與9種生活方式因素的調查反應進行了比較,得出了一個加權分數。換句話說,他們計算了每個生活方式因素對生物標志物水平的影響程度。這些因素包括BMI(身體質量指數)、每周運動小時數、每周看屏幕小時數、每周水果和蔬菜攝入量、每周谷物、紅肉或加工肉類攝入量、酒精攝入量和吸煙等。 然后,他們利用剩下20%參與者的數據,證實了這些分數的合理性。 結果表明,BMI的加權評分最高,這表明它對提高所有三種生物標志物的水平影響最大。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國癌癥協會博士后研究員Mark Guinter說:“這并不令人驚訝,因為肥胖對新陳代謝的很多方面都有著顯著影響。” 緊隨其后的是吃紅肉和加工肉類,盡管它們對這三種標志物的影響程度低得多,但分數仍然是正數。 而有些生活方式因素對于這些標志物上升的影響呈現負分數,表明這些行為降低了這些標志物的水平。如運動、食用全谷物、水果、蔬菜等因素都有輕微的負分。令人驚訝的是,吸煙也有輕微的負分。 然而,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使用的模型只根據生活方式因素進行調整,所以像年齡或醫(yī)療條件等其他因素也可能起作用的。Guinter說:“因此,當我們觀察個體分數時,盡量避免得出確切結論,尤其是在分數不高的情況下! 實際上,研究人員使用這些加權分數計算了近29,000名提交生活方式數據的參與者的總分。他們發(fā)現總體得分較高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Guinter說,關鍵信息是,生活方式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影響你的代謝健康,從而影響結直腸癌。如果你必須抓住一個關鍵的因素,那么保持健康的體重似乎是“最重要的”。 美國尤他大學Huntsman癌癥研究所的助理教授Sheetal Hardikar說:“盡管這個結論似乎很明顯,但能證實這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是更加有說服力的。我認為這是一種將生物標志物數據與生活方式數據結合起來的好方法。” Hardikar表示,接下來,研究人員可以將這些數據與腫瘤樣本的分子數據進行比較。 Guinter說:“的確,這就是我們的計劃。我希望這些后續(xù)研究能讓我們發(fā)現是否有一種腫瘤亞型特別容易受到高炎癥生活方式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