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睡,這5件事是我們每天要做的事,在這5件大事中,“拉”往往不被人重視!
今年剛滿50歲的陳先生,近半年多來大便越來越不正常,腹瀉伴隨輕微腹痛,一天要跑好幾次廁所,有時候大便中還帶有暗紅色的血,還比較黏,不容易沖走。
起初以為是痔瘡,并沒有太在意,但腹瀉和便血癥狀不斷加重,一直未見好轉(zhuǎn),人也日漸消瘦。
最后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到我們內(nèi)鏡中心做了腸鏡,結(jié)果讓陳先生和家人如五雷轟頂: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晚期結(jié)腸癌導致的!
萬病之源,始于腸道。忽視便便不僅導致肛病,而且還影響全身健康!
便秘時,常常出現(xiàn)口苦、口臭和消化不良等癥狀。另外,長期便秘也是直結(jié)腸癌發(fā)生的危險因子之一。
便秘使人體不能及時將腸道中的有害物質(zhì)隨糞便排出體外,而使其在腸道中停留,增加了致癌的可能性。
很多肥胖患者有便秘癥狀。便秘者的皮膚也容易發(fā)生痤瘡,影響容貌。
所以,一定要把大便當成每天的大事來抓,就像吃飯和睡覺一樣!
● 大便次數(shù)改變,原來一天一次變成現(xiàn)在一天幾次;
● 出現(xiàn)便秘、腹瀉交替;
● 大便習慣改變,比如原來每天早上準時大便,現(xiàn)在變得沒有規(guī)律,或是便秘或是便意增多;
● 大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是成形的,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黏液便、暗紅色血便或變得細條了,有固定的壓痕等。
如果大便出現(xiàn)上述改變,同時伴隨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或摸到腹部有腫塊,應前往醫(yī)院就診,篩查是否存在腫瘤。
便便形狀,能反映出人體健康的狀況。對癥解決,可使身體保持良好狀態(tài)。
喝酸奶
細長便軟弱無力,好發(fā)于為食物攝取不足,腹部肌肉無力的年輕女性身上。這類人通常精神萎靡,排便無力,因此便便成細長型。
建議:多喝酸奶等發(fā)酵食品,促進腸道活性;攝取大量果蔬,如青菜,木耳,豆腐等易吸收水分的食物;鍛煉腰力,多做仰臥起坐。
膳食纖維
黏稠得泥巴似的,顏色偏黑色的便便是由于水分沒有完全被吸收。長期易造成腸道不正常,甚至可能演變成“過敏性腸道癥候群”。
建議: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食物像海綿一樣能夠很好地吸收水分;多休息。如癥狀持續(xù)一周以上應盡早就醫(yī),有可能是食物中毒或寄生蟲引起的。
暖胃吃菜
液狀便便也俗稱為“拉肚子”,常伴隨突發(fā)便意,水分幾乎完全沒有被腸道吸收,極端惡臭,大多由壓力和暴飲暴食引起。
建議:人的大腸黏膜不足時,會導致腹瀉,這類人需要攝取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避免高脂或者高蛋白食物。
多喝水
小顆偏硬,顏色偏黑的便便俗稱“兔便”。這是便便長時間堆積在腸道中導致便便偏硬,經(jīng)常便秘或者腹脹。時而有味,時而無味。
建議:注意多喝水,少吃點心或甜食。
每天三種高纖維果
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吃的太細,容易產(chǎn)生便秘。因此,預防大腸癌要減少精細食物的攝入,多吃粗纖維食物。堅持每天至少吃三種高纖維果蔬,如芹菜、西蘭花、韭菜、菌菇類、紅薯、玉米、蘋果等。
每天運動三十分鐘
《英國癌癥雜志》刊登美國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鍛煉可以顯著降低腸癌危險。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以使容易癌變的腸道息肉減少三分之一。
應每天至少進行三十分鐘中等強度的鍛煉,如快步走,以稍微感覺有些大喘氣為宜。
早點睡
早一點醒來,喝杯溫開水,再正常吃一頓早餐,能夠給腸胃足夠時間去消化早餐,促進排便。養(yǎng)成生物鐘之后,每天的同一時間點都會有便意。
順時針揉肚子
每天早上用手掌在腹部做順時針的按摩,力度就是輕輕地揉,邊揉邊運動。對于便秘的人,一天可以做兩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一次十幾二十分鐘。揉到肚子里有咕嚕咕嚕響的聲音,效果才好。
提醒:
如果長期存在大便性狀、顏色異常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yī)檢查確診!